土壤肥力
新聞來源:通達重工 發布日期:2016.10.21
土地能生金,肥沃的土壤是個聚寶盆。
土壤肥力的三種來源:物理肥力,化學肥力,生物肥力。
1.物理肥力簡單地說,就是土地疏松程度而產生的肥力效果。老百姓所說的精耕細作指的就是物理肥力。物理肥力指土壤的質地、結構狀況、孔隙度、水分和溫度狀況等。他們影響土壤的含氧量、氧化還原性和通氣狀況,從而影響土壤中養分的轉化率和存在狀態、土壤水分的性質和運行規律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長力和生理活動。物理肥力對土壤中水、肥、氣、熱各個方面的變化有明顯的制約作用。
2.化學肥力簡單地說就是土壤中的氮磷鉀以及微生物元素,水分、酸堿度等產生肥力效果。各種化學肥料所提供的肥力是化學肥力。化學肥力是指土壤中的酸堿度,陽離子吸附及交換性能,土壤還原性物質,土壤含鹽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質的含量等。它們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土壤養分的轉化、釋放及有效性。一般而言,在極端酸、堿環境,有大量可溶性鹽類存在或有大量還原性物質及其他有毒物質存在的情況下,大多數作物都難以正常生長和獲得高產。土壤陽離子吸附和交換性能的強弱,對于土壤保肥性能都有很大的影響。土壤酸堿度通常與土壤養分的有效性之間有一定的關聯。如土壤磷素在ph=6的時候最為活躍。鈣離子不足會降低土壤團聚體的穩定性,使其結構被破壞,土壤的透水性會降低,鋁、氫離子過多,會使土壤呈酸性反映和產生鋁離子毒害,鈉離子過多,會使土壤呈堿性反映和產生鈉離子毒害,都不利于植物生長。
3.生物肥力簡單地說就是土壤中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的存在所產生的肥力效果。有機肥料、生物有機肥、復合微生物肥料等由于含有分解土壤有機物料和礦物質的活性微生物,所以它們提供的肥力主要是生物肥力。微生物對土壤中的氮磷硫等營養元素的轉化和有效性具有明顯影響,主要表現在:促進土壤有機質的礦化作用,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磷硫的含量;進行腐殖質的合成作用,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進行生物固氮,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氮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