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構建綠色循環經濟模式 產業扶貧實現持續收益
新聞來源:通達重工 發布日期:2020.09.11
“去年我們第一次用有機肥種植藥材,老百姓很受益,每年每戶至少收益幾千元。今年我們想采用訂單種植、訂單回收,合作社聯合農戶種植,利益共享的方式,帶動更多寧縣的老百姓種植藥材。”河東區扶貧企業瑞農公司負責人鐘繼偉說。
河東區在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加大產業扶貧力度,落戶甘肅寧縣的瑞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研發生物技術將人畜糞便轉化為有機肥料提高當地農副產品產量,開設寧縣特產展銷店,構建了廢物轉化及產、銷一體的綠色循環經濟模式,實現了產業有發展、就業有保障、收益可持續。
河東區瑞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底落戶甘肅寧縣。經過一年多的市場運營,寧縣用過有機肥的果農、瓜農已經享受到了增產提質帶來的甜頭。鐘繼偉向記者介紹了企業的綠色循環經濟模式,即企業將農戶的畜禽糞便收集上來,經過處理做成有機肥。農戶買走有機肥之后用到田間地頭,種出來的產品又是綠色無公害的。公司在當地不僅建立了農資店還擁有自己的藥材基地,全部用有機肥種植。“一方面,我們將當地農戶的農特產品運到天津扶貧消費館,讓天津的百姓吃上綠色健康的食品;另一方面,企業經營所得又全部應用到寧縣的有機肥生產,既解決了當地的環保問題,又解決了當地就業問題,同時還解決了當地農產品的銷路問題。”鐘繼偉介紹說,去年以來,甘肅瑞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資金進行生態農業種植,廠區三百余畝金銀花、五百余畝黃芪全部采用有機肥施種;并建立扶貧車間,進行金銀花、黃芪、檸檬、山楂等十余種產品的深加工,逐步形成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
為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不斷將企業做大做強,瑞農公司自今年起計劃用兩年時間分三批在寧縣各鄉鎮建設瑞農農事服務中心18個,目前已在春榮鎮、早勝鎮、盤克鎮、和盛鎮4個鄉鎮建設4個服務中心。項目全部建成預計可實現就業約100人,帶動40戶以上貧困戶脫貧。